克拉国际教育
  • 美国留学申请
  • 加拿大留学
  • 法国留学申请
  • 日本留学申请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政策
返回
在英生活之惑:中英教育差异

中英教育差异等方面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典型而又富有争议的话题,尤其生活在海外,受到多元文化冲击,更难得出准确的结论。显然这不是短短一篇文章就可以写明白,仅希望通过身边的几个小故事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讨论和思考。后妈的故事朋友凝面对一个大难题,是关于她英国男友的女儿的教育问题。小女孩年方11,长得漂亮可爱,又十分聪慧,艺术天份颇高,深得众人喜爱,包括凝。话说当初介入这场恋爱,凝的父母是不同意的,“好端端的给人做后妈干嘛?我家女儿也不是那么愁嫁吧?”。凝不以为然,英国的孩子独立,和父母的牵扯未必有那么多,18岁以后就海阔天空自己飞了,也就是几年过渡期。没多久,重要问题就开始出来了,是双方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她左右为难。是管还是不管?管,怕遭她生厌,双方对立;不管,凝又觉得看不下去,总而言之,这孩子教育就是个大问题,稍稍列几项。首当其冲,爱购物。才11岁的孩子,恨不得每到周末就拽着爸爸去商场,不是买这买那,就是先做好调查,下次伺机购买,或者在节日、生日时候提出要求,大人只得乖乖掏腰包。中国的孩子,从小被教育勤俭节约,尤其女性,被告知虚荣浮华是绝对不可取的,要钻研学习,勤奋努力才是正途——这是凝从小受到的教育,如今在这小小的孩子这里彻底被打翻了,简直是享乐主义优先。其次,孩子的业余时间几乎没有任何计划安排,任由她玩闹,打游戏,上网,见朋友。没有任何的培训课程,也没有精心安排,带她去逛逛。这在中国的父母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谁家的小孩不是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培训课程轮着上。凝看孩子艺术天分好,时时想着带她去参加艺术展,进博物馆,可是人家压根儿就不感兴趣,而她男友又是个特民主的人,凡事都征求小孩子的意见,小到晚餐吃什么,大到周末、假日的安排,都得小孩子拿主意。凝觉得要崩溃了,一个11岁的小孩子能有什么主见?好,就算是有,大人也应该引导,建立权威吧?总之,她是万般纠结,插手也不是,不插手又看不下去。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到最后不要因为没有适当引导和教育浪费了天份。精英式教育或许,在英国的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又是另一回事。一个朋友是圈子里的骄傲,他家两个孩子,一个以地区第一名考取了剑桥,一个在牛津深造。我们没有仔细向他讨教过教育良方,但可想而知,没有多年的悉心管教,和孩子的勤奋努力,是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成绩的。我也见过另一朋友如何培养孩子,和凝的继女一样都是11岁,日程安排却是天差万别。下课后的时间,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弹钢琴,等等,规规矩矩,时间表精确到分。各种培训安排的好好的,孩子就只管跟着上就是了。看起来是挺好的,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就让人觉得充满匠气,太规矩太周正了,对孩子会不会是一种束缚?我碰巧见过这两个孩子:凝的继女和那个被严格培养的中国孩子。她们同样的年纪,内秀是各有所长,但老实说,就灵气来看,还是英国孩子稍胜一筹,懂得和大人交流,落落大方,而中国孩子,明显要腼腆生涩一些,这是不是因为不同教育方式所致呢?如何管教孩子,做父母的各自有发言权。和一个在英国工作的大学教授(中国人)聊起这个话题,读了一辈子书的他,反而淡淡的说,“管那么紧干嘛,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我也见过一个从小接受精英教育的英国青年,自小按照贵族式模版教育而学习,上的是和伊顿媲美的私校,做任何事都要服从社会规范,小到吃饭动刀叉,大到社交场合说什么样的话,长大后,他上完了名校,却得了严重的忧郁症,而对他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他也充满了憎恨。没想到精英培训却培养出了一个残缺的精英,虽然不可否认,他的智商和才华还是十分高。

[1]2下一页
新闻政策 推荐阅读
关于美国的大学春季入学须知
没有申请秋季入学的国际学生,可以利用到来年春季入学前这段额外的时间来好好准备在美国的学习。[详细]
美国招收国际学生录取率Top10大学..
就留学美国的国际学生们来说,他们比较倾向于选择哪一所大学就读呢?接收国际学生最多的美国学校,克拉国际教育进行了相关整理。[详细]
给予州外学生高奖学金的10所美国公立..
大多数外州学生在哪些大学获得资助的可能性最大呢?请看以下克拉国际教育介绍。[详细]
留学美国:体育奖学金的5个常见误解
体育奖学金很少见。在线奖学金匹配和搜索服务公司Fastweb的副编辑athryn Randolph说,只有1% - 2%...[详细]
英国个人财务数据将可被银行外商业机构..
在传统方式里,银行掌握我们过去的交易和消费习惯的所有信息。而新政意味着,银行和建筑协会必须允许受监管的企业获得客户的财务...[详细]

克拉国际教育
专注国际课程、国际竞赛、论文辅导发表

  • 克拉国际教育官方微信
    留学热线:17876999926
  • 粤ICP备202107287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