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国际教育
  • 美国留学申请
  • 加拿大留学
  • 法国留学申请
  • 日本留学申请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留学资讯
返回
国外工作旅居超10年或将被取消中国国籍?官方发声了!

上海市网信办与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联合打造的微信辟谣平台“上海网络辟谣”1月25日消息,近日,网上流传一篇题为《取消双国籍后,我国又颁布一个新政策,华人将面临无国籍危机!》的文章。

文章称:“我国新出台规定:在外国工作或者留学超过10年时间的华人就会被注销中国国籍,不被允许回国了。如果这个时候他在所生活的国家还没有拿到绿卡的话,那么就会成为无国籍的人了。”网传说法是真的吗?

文章截图

通过观察发现,该网传文章疑点颇多。第一,文章未标注作者,甚至文章来源只写了“内容来源网络”;第二,文中所谓的“我国新出台的规定”是由哪个机构颁布,“规定”全称是什么,这些细节问题一概没说;第三,新规中的所谓“超过10年”这个点未解释,是时间累计超过10年,还是连续10年?

以“新规”“注销中国国籍”等词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我国并没有任何官方机构新颁布过关于“在外国工作或者留学超过10年时间的华人就会被注销中国国籍”的政策。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九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第十一条规定,申请退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丧失中国国籍。相关条例中,不存在“在外国工作或者留学超过10年时间的华人就会被注销中国国籍”的说法。

记者同时致电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并未听说过会因“在国外待久了会注销中国国籍”的说法。

至此可以确定,网传文章是谣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而国际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了。我们国家已经强大,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国家了,而且近几年来,很多的国家都向我们抛出了和平的橄榄枝,就像现在很多国家对中国都开放了免签的政策,我国的一些外来游客也是在日益增多。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国外也有了国籍,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我国的大使馆也已经宣布,以后这三类人将永远失去中国国籍了,下面一起来详细的看一下,到底有哪些人吧。


第一类人:就是现在已经拥有了双重国籍的人,现在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定居国外,并且已经深情了双国籍,但是这种双国籍在我们国家是不承认的,简单点来说,就是当你定居国外也深情了双重国籍的时候,间接的已经放弃了中国的国籍,而且也没有办法再回到中国国籍的身份。

第二类人:自己主动放弃中国国籍的人。很多人可能会为了自己发展,或者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然后移民到国外,然后自愿放弃中国国籍,其中也有很多人表示非常后悔放弃中国的国籍,但是一旦放弃,是没有办法再申请的,而且我们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难申请国籍的国家,所以这就代表着,那些主动放弃国籍的人,以后再也没有办法回归到中国国籍了。

第三类人:就是曾经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以及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人。这一条主要是针对一些一些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有些外国人在在中国留学或者经商的时候,如果在中国违反了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就会被取消中国国籍,如果这类人还没有申请中国国籍的话,也将永远失去了申请中国国籍的机会。

而且中国的国籍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难申请的一个国家,而且也有网友表示,国家之所以对国籍这个问题这么严格重视,才能体现出我们国家的威严,而且随着我国的壮大和发展,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移民到中国,我们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对于那些自动放弃中国国籍的人,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留学资讯 推荐阅读
美国留学文书要点掌握
远赴美国留学本科的学生们,在美国留学文书写作之后,并非代表万事大吉,需要申请者修改美国留学文书。但是你真的会修改美国本科...[详细]
南加州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哪个好..
美国第二大城市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市,南加州大学的学生可以轻松前往主要大都市的所有生活环境,那里提供世界一流的艺术,娱乐和...[详细]
本科转学美国攻略 | 如何完成本科转..
就读国外大学本科,不满意目前的学校?想要转学,想要转专业?无论是国内大学还是国外大学的本科转学,美国高校都不失为绝佳的选...[详细]
哈佛大学5名计算机研究生名列2021..
茱莉亚·艾伯特(Julia Ebert)、阿尼萨·戈拉默迪(Anitha Gollamudi)、索菲·希尔加德(Soph...[详细]
杜克大学相当于国内什么大学
  从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排名院校英文名国家40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x:str="" ...[详细]

克拉国际教育
专注国际课程、国际竞赛、论文辅导发表

  • 克拉国际教育官方微信
    留学热线:17876999926
  • 粤ICP备202107287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